陈钊知道赵桓外粗内细,看似躁狂,实则城府极深。
所谓的雷厉风行,杀伐果决,尽是赵桓博取政治资本的手段罢了。
但是,光靠一张嘴,就尽退翰林院学士,这已经完全超出了陈钊的认知。
“属下本以为,今日已经免不了要去大理寺对峙。”
“没想到,王爷一开口,便化干戈为玉帛,甚至亲自去大理寺,为王爷美言。”
“属下对王爷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赵桓轻笑一声,眼神深邃:“陈公子,你该不会真以为,他们去了大理寺吧?”
陈钊表情微僵:“难道不是?”
赵桓起身背着手往前堂走,语重心长道:“他们必然先去内廷,请示童贯,打探风声。”
“若是大宋风向有变,他们自然会去大理寺美言,反之,便是去告本王了。”
陈钊虽善于溜须拍马,人情世故,但对于政治的把握,却依旧稚嫩。
他低着头,捉摸了半天,终于脸色一变。
“若陛下主战,他们便会拥趸王爷,翰林院主和派土崩瓦解,以后只有主战派。”
“但是……陛下可是向来坚定不移的主和!”
搁在以往,陛下自然是主和。
但自从赵桓灭了易州兵,那九十二万贯岁币,至今没有送出汴京,局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按照时间推算,完颜宗翰差不多已经知晓了,“宋拒不交岁币”一事。
完颜宗翰必定第一时间,奔赴京都,向完颜晟汇报,并且请求发兵伐宋。
木已成舟,大战不可避免。
赵佶不打也得打了,册封童贯为广阳郡王,就代表着赵佶政向转变。
战归战,但君臣父子之间的政见,依旧相差万里。
童贯受封广阳郡王,必定要奔赴太原府,统兵作战。
而赵桓的决战之地,则选在易州。
不管怎么说,至少现在,陛下也要打仗了,单凭这一点,就足够赵桓这个“铁杆鹰派”大捞政治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