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
三皇子赵王朱高燧捧着一叠黑材料来到了永乐帝的面前。
朱高燧小心翼翼的说:“父皇,应天那边有一些消息传来。”
永乐帝问:“哦?什么消息?”
朱高燧道:“大哥释放了一大批不愿臣服于父皇的朱允炆旧臣。这批人出了诏狱便不知所踪。儿臣怕他们蛊惑了大哥,暗中为大哥谋划.......”
永乐帝睁开了眼睛:“谋划什么?说清楚!是谋划还是谋反?”
朱高燧连忙道:“大哥自然不会有谋反之心。可是,儿臣听您说过。刘伯温活着的时候,在大本堂给诸皇子讲过一个故事。陈桥兵变,王袍加身时,赵匡胤也不一定就想夺了大周的天下。只是被手下将领裹挟。不即位,便会被杀。无奈之下才篡位登基。”
永乐帝阴晴不定的看着幼子朱高燧。
靖难之役已经结束了十六年。很多被关了十六年的建文旧臣,永乐帝已有释放之意。包括朱允炆的主录僧溥洽,都已经释放。
永乐帝在意的是,要放建文旧臣,应该朕这个当皇帝的放。而不该是你监国太子放。
朱高燧向他禀告这件事,他大为不悦。
朱高燧见永乐帝面露愠色,趁热打铁:“父皇。您这些年一直在削弱武将的权力。兵权渐渐归于兵部之手。兵部尚书金忠的位置太重要了。儿臣听说,金忠随父皇来北都之后,大哥对金忠的家人很是照顾。这该不会是那些朱允炆余党们鼓动的吧?”
在内心深处,永乐帝并不相信胖儿子朱高炽会造反。
换做普天下的任何一个人,只要稍加思索就能得出结论:太子是储君,太子的儿子是二代储君。他们根本没有造反的动机!
可是,唯独永乐帝不能轻易下这个结论。皇帝是孤家寡人,对任何人再信任也要有限度。
于是,永乐帝下旨:“宣兵部尚书金忠入宫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