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御史胸有成竹地道:“陛下,明州判官断案之时,臣便察觉有异点了。第一,远嫁外地多年的两个女儿,多年不曾省亲,如何便知道父亲之死是被人所害?
徐宁死后,坊间可没有流言传播,有也传不到淮南道去。这两个女儿分嫁于不同的地方,又如何不约而同,仿佛商量好了似的千里迢迢回老家告状?”
“第二呢?”
“第二,徐宁这两个女儿,已出嫁多年。远离家乡十余载,她们远嫁这些年,因路途遥远,极少还乡。十多年的时间,不管是府上丫环,还是明州情形,都大有变化。
两个远嫁外地的闺女,如何一回来便能精准地找到一个药铺的伙计,一个府上的丫环,而且两人一个不怕得罪当地的士绅,一个不怕得罪当家的主母,毫不犹豫地替她们出面作证?
这丫环年岁也不大,并非其母亲当年的陪嫁丫头,这小伙计年纪也不大,可以说,这两个徐家女出嫁的时候,这个丫环和小伙计也就一两岁年纪。”
“还有第三么?”
“第三,被指称作了伪证,伙同田生和小田氏炮制徐宁遗书而被杀的那个穷书生,臣访过,他在坊间名声很好,而且在徐宁死后家境依旧贫困,如果他为人做证炮制假遗书,难道没有丰厚的报酬么?”
“嗯……”
“还有第四。”
“讲!”
“徐家二女返乡,状告继母兼姨母,还有她们的小舅舅时,其父已去世五年。五年前,那个小伙计才刚刚进入药堂做伙计,对各种药物都不熟悉,居然就能给人抓这种有毒药物了?
好,就算他恰因年纪小,不知轻重,见钱眼开,五年前的事儿,他一个刚入药堂的伙计,既不熟悉田生,也不熟悉药物,还能清清楚楚记得某年月日,是田生到药店里来,在何种情形之下,买了何种药物,用的什么理由,这……只怕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