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改制方案,早在朝会召开之前,柴荣就命朱秀和赵匡胤各自提交了一份。
柴荣看过以后,对两份方案都非常满意,后阁商议那日,拿出两份方案,交由重臣充分讨论,稍加修改后照此执行。
其实两份方案大同小异,柴荣为此很高兴,认为让朱秀和赵匡胤搭当负责禁军改制的决定完全正确。
毕竟两个人之前没有通过气,各自提交的方案却惊人地相仿。
赵匡胤看过后,也颇觉惊疑,只能用朱秀为此也做出充分准备来回答。
他们哪里知道,朱秀提交的方案,本就是按照历史上赵匡胤实际操作中一系列安排来写的。
赵匡胤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条呈,自然也大差不差。
方案定下,召集宰臣只是通个气,让各大重臣通力配合,确保此次军改顺利进行。
这次改革虽说触动不少既得利益者,但因为有柴荣作为最高统治者极力推行,早已有言在先,凡是阻碍军改者一律问罪,故而也极少有人敢阳奉阴违。
总的说来,此次改革共分三大方面。
第一,构建殿前司完整军司衙门运行体制,仿照侍卫司设置,但又精简了不少衙署。
譬如侍卫司独有的侍卫司狱,就是一大特殊军狱,但职权范围可不仅仅限制在军中将领都校,就连文武百官,名义上都有问责下狱权。
侍卫司权重时,侍卫司狱可是令人闻名丧胆的所在。
颇有几分锦衣卫诏狱的意思。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柴荣决定不在殿前司设置类似军狱,按照朱秀的建议,设置一处督军署,用来监管殿前诸班直、诸军,但凡涉及军务的器械、粮草、甲胄、马匹、屯田,督军署都可以监察。
禁军在外征战时,督军署也负责监军职责。
职权范围严格限制在殿前司,不涉及朝臣。
侍卫司狱,同样按照这个办法进行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