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坊,魏王府。
不同于太子府的门可罗雀,魏王府确是门庭若市,宾客盈门,刘洎、杜楚客、韦挺、苏勖、房遗爱等人齐聚一堂。
如今的李泰风光无限、志得意满,仿佛储君之位唾手可得。
李泰也确实有傲视群雄的资本,李世民的种种表现,仿佛预示着储君之位非他李泰莫属。
李泰幼时聪敏绝伦,稍长便善作诗文,成人后爱好经籍、舆地之学,深得太宗欢心,由此得宠。
李泰的得宠与李承乾的失宠大体上同时发生、交互消长的。“时泰有宠,太子承乾多过失,太宗微有废立之意”。
太宗企图废立太子始于贞观十年,到贞观十六年六月左右,李泰谋立太子始终十分顺利,这与唐太宗的有意心许,偏袒一方大有关系。
贞观十年二月,唐太宗“以泰好文学,礼接士大夫,特命于其府别置文学馆,听自引召学士。”
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对此特加注云:“为泰图东宫张本”。是的,唐太宗如此特加宠异,乃是仿照武德年间秦王府属另逻文学馆故事。胡三省不被唐太宗表面上为李泰礼贤好学的表彰所惑,而从骨子里揭示他为李泰别立太子作张本,可调深识。
李泰的手下文人心领神会太宗的默示,便由司马苏勖出面,“劝泰延宾客著书,如古贤王。”
于是,李泰奏请撰著《括地志》,物色著作郎肖德言等四人撰写。由于唐太宗的大力支持,经费充裕、待遇优厚,“士有文学者多与,而贵游子弟更相因籍,门若市然”,这是为李泰夺嫡打响了第一炮。
贞观十二年正月,礼部尚书王珪奏请:三品以上公卿途遇亲王时下马拜见,不符礼法规定,要求取消这一仪式。唐太宗当即以言胁之,“人生寿夭难期,万一太子不幸,安知诸王他日不为公辈之主!何得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