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潇宸特意从几千里外写信送到京城,自然不是单纯说丘福的事情,即便是丘福打了败仗,对整个大明帝国的影响也不会太大,胜败乃兵家常事,顶多就是永乐皇帝自己憋屈,落个识人不明、所托非人的评价。
他提出,既然朝廷决心对鞑靼汗庭用兵,那就干脆来一把大的,他带兵突袭小海地区,端掉阿鲁台的老窝,然后从北向南进攻,开平六卫和广宁六卫堵在原福余卫的驻地,阻止了阿鲁台向南逃窜,他只能到女真族的地方。
朝廷大军从辽东地区向东北进逼,呈现半包围的攻势,步步紧逼,逼着阿鲁台残部和女真族投降,而后把女真族分而化之,迁出东北部地区,彻底断绝隐患,迁移山东、河南等地的百姓到辽东,开荒种田,以后这里将成为大明帝国的粮仓。
倒不是林潇宸因为后来清朝后期的屈辱历史,就对女真族怀恨在心,而是游牧民族的天性好战,融合大漠草原的一个蒙古族,十几年的时间,只完成了漠南草原部分,漠北草原还有不少的隐患,要是三个女真部族继续留在东北地区,可能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三的效果。
强制性把一部分迁到大明内地和陕甘一带,另一部分迁到西域的阿速和喀什噶尔地区,这些都将成为农业人口,游牧群也会保留,分散到漠北草原、阿尔泰山东部草场、天山牧场和那拉提草原。
他坚决认同,只要生活在华夏大地,就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他会善待女真族,前提是他们不会制造威胁。
朱棣对这样的提议,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关外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新粮种,土地肥沃产量颇丰,对大明的人口增加有着很大的帮助,最终受益的可是老朱家和大明帝国。
况且到关外征战,远比坐在金銮殿和一群文官们整天打嘴官司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