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不禁商业,因此商业活动十分的茂盛,上至皇室下至百姓,每个阶层都有大量的人从事商业贸易,汴梁城作为当今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就是一个证明,城里不但有大周各地的商人,还有来自海内外的胡商驻扎。
杨亮在柴瑜看来,就是底层百姓从事商业的一个代表,他身上有着劳动人民的朴实勤劳,同时又有着商人的灵敏,狡猾,虽然没有人教授过他,他对做生意却有天赋,能自我摸索。
这样的人才,只要给他机会,他一定会出人头地。
柴瑜现在更看重的是杨亮对汴梁城的熟悉,听他如数家珍说起汴梁城中各家店铺的掌故和销售情况,简直就是如假包换的汴梁白事通!
杨老哥,放在往年,你清明节能挣多少钱?
柴瑜看着正忙碌解说的杨亮,笑着问道。
“不瞒小郎君,您别看小人的买卖小,但是您看,桥上人来人往,都是潜在的买糖人!只要嘴利索点,脚勤快些,这一担子的糖也就一个多时辰就卖完了。”
“要是碰上您这样的客人,那就更好了。我呢,这担糖卖完了,就搭辆驴车去城里再配一担子,一天下来怎么也能挣个三百文钱,嘿嘿。”
杨亮刚刚被柴瑜窥破了手段,知道遇到了高人,因此柴瑜问话,是一点都不敢隐瞒,将自己的收入一五一十都告诉了柴瑜。
说到最后,甚至还有点小得意:“小郎君,小人这点收入对小郎君可能来说九牛一毛,不过对比起那些在大作坊的匠人来说,那可就高出一筹了,关键是还自由,也不受掌柜的气!”
柴瑜点点头,在心里估算了一下杨亮的收入,今天清明节有三百文,那普通日子折半也有一百五十文,一个月下来至少有四五贯的收入。
相比起汴梁城里的普通人一月两贯的收入,算是一个高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