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那些太学生都已经提笔在纸张上沙沙的写着,几乎就没有什么思考过程,就好像这个题目他们都已经写了无数遍了。
再看到身边的黄锋,他也和那些太学生一样,拿着笔头都不抬的写着,什么斟酌字词,什么酝酿意境,根本不存在!
柴瑜再仔细看看他写的诗词,纸面上是一首宋词,用词华丽,极尽渲染情绪,一看就是做足了功夫的那种,绝对不可能是临场发挥。
全场参加竞赛的学子当中,只有柴瑜一个人是在傻呆呆的环顾全场。
好家伙,敢情这帮书生早就知道人家刘大善人今天会以此命题,因此都做足了准备,等着来吃刘大善人的蘸血馒头。
这位黄锋恐怕也早已将今天的各大诗会主题给摸清了,所以兴冲冲来赶场子,结果人家太学生觉得刘大善人是自己的菜,不愿意让外地人分杯羹。
如果柴瑜不出现,黄锋那就只能去赶另一个场。
至于刘大善人也一定知道此事,不过他要的是名,书生们要的是利,双方一拍即合,只有不知情的人以为这是一场文学大会。
柴瑜想通了此节,感觉又是荒唐又是悲凉。
荒唐的是整个大周上下恐怕都充斥着这样的事情,文人为了钱失去了风骨,有钱人却用钱给自己贴上了各种名号。
悲凉的是,黄锋以及那些太学生明知道这种事会让人看不起学子们,可是他们却没有选择,为了一点点钱就出卖自己的才华。
尤其是对黄锋这样的学子,一两银子的润笔费,对一个外地寄居在京师的贫穷学子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也许能让多在京师多住几个月,也许能让他的每顿饭菜中多一片肉。
想到这里,柴瑜又有些理解这些学子。
他在这里同情别人,杨亮却在旁边急出了汗。
别的书生都在奋笔疾书,自己的主人却在哪里长吁短叹,难道真的要丢脸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