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利益网客观上助推了经济参与全球贸易的深度和广度,但同时却滋生出难以遏制的腐败。
有一段时间,浙江、福建一度连边民出海捕鱼也列入了违法范畴。
出台这种奇葩政策,倒不是官老爷们蠢到不懂常识,而是要用这种办法增加老百姓的行动成本,逼老百姓用贿赂的方法获得特许经营权。这就是精明的贪官,总是精密计算成本,割你的肉,但不会割死,最多让你骂他,不会让你去打他。
腐败就此一发而不可收。
于是,到嘉靖朝,明朝内部就出现了以朱纨为代表的严打派。他们深切地痛恨腐败,但又错误地认为,腐败源自海禁形同虚设。只要严厉落实海禁,就可以解决腐败。
于是朝廷开始严打。
严打的结果是群起反对。朱纨先是遭到罢官,接着被迫自杀。
朱纨自杀,标志严厉海禁的失败。也标志着嘉靖朝倭寇战争的实质开始。
而如何解决海禁和内乱问题,就分为了两派。
一派人文,是因为朱纨执行海禁失败,所以才导致海防形同虚设,进而造成了严重的边患。所以,只有严格执行海禁,才能澄清海疆。
另一派认为,是因为朱纨落实海禁太严,小民走投无路,所以才铤而走险,或勾结倭寇,或化装成倭寇,犯上作乱。只有放宽乃至取消海禁,才能解决问题。
而这两派的分析前提恰恰相同,那就是“倭寇”其实就是沿海奸民的一场犯上作乱,一时间,“真倭十之三”、“倭居十三”、“大抵贼中皆华人,倭奴其十之一二”,铺天盖地,甚嚣尘上。
这一点,朱正站得高看得远,自然胸中有数。
他垂了垂眼,一脸威严道:“堵不如疏。既然百姓有出海经商的需求,那就让他们出去,所有人都能公平出海,靠本事赚钱,将我朝的珍宝远销海外,也能为我朝带回来外头的东西,譬如番薯、土豆一类的作物,造福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