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鬓不知何时已染了白霜,额头和眼角布满了皱纹,连腰板都不那么笔直。
跪坐在案前佝偻着身躯,明明不到五十岁的年纪,却如一个暮年的老人般失去了精神。
唯有眼睛里不时闪过的锐利,才能证明他仍是一代英主明君!
史书上对这段时期的李世民有过许多诟病,诸如好大喜功、英明一世,昏聩而终等等。
评价也算客观。
可是许多事不能只看史书如何盖棺定论。
说到底,那都是别人的定论!
因为老迈,不得不在逝去之前抓紧时间做完自己该做的事,这是李世民现在的想法。
千年以后,也有一位伟人说过。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李素理解了李世民的想法。
换做是他,或许也会拼命达到有生之年东征的目的!
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未免不完全正确。
贞观一朝已十三年,需要一场大胜来奠定天下归心的基础,这话也没错。
不过李世民更需要的是,在他死去之前将江山内外的隐患扫清!
不仅是隐患,同时还要把穷兵黩武的恶名声扛在自己肩上。
将来后代即位后,不必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不必耗费国库底子。
只需安心发展国家经济,创一个煌煌盛世。
李世民能做的大抵只有这么多了。
李素理解归理解,可他还是不大赞同。
仓促而战,伤亡必大!
李世民站在帝王的角度,认为此战必须发动。
可李素站在百姓的角度,却觉得此战真的太过急促了。
若能等个三五年,待国库殷实,百姓积攒了一定的家底。
关中府兵操练足够,军械粮草堆积如山。
甚至李素所创的震天雷也存量充足,那时发动东征岂不是事半功倍?
可惜,皇帝是李世民,不是他李素,所以李素无法再劝说他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