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一年春。
万年县,天空还在不断地飘着雪花。
“吱呀!”
门扉轻开,一个汉子从屋里头走了出来。
似乎是没有料到天气如此寒冷,他缩了缩脖子。
随后抄起手中的扫帚,开始清扫起门前的积雪。
“五郎啊,你娘现在怎么样了?”
邻家孙大娘正在扫着积雪,见到杨五郎,便开口寒暄道。
“婶子,多谢关心。”
“托大老爷的福,我娘现在好多了,再过两天估计都能下床活动了!”
杨五郎想起母亲逐渐好转的病情,不由笑道。
“谁说不是呢!当初你娘病重,要不是咱们大老爷连夜前来诊治,如今你怕是要为她守孝了。”
一旁路过的樵夫一边感慨,一边从背上抽出一些柴禾,递给了杨五郎。
“使不得!这可使不得啊!”
杨五郎开口推拒道。
“王叔,大雪连绵,这长安城的柴价都上涨到五文钱一捆了,我怎能这样平白收你馈赠。”
那王樵夫脸一板,眼一瞪:“我这是给你娘烧火取暖的!你敢不收下?”
“再者说,有秦凡老爷在,你还担心我们百姓赚不到银子不成?”
闻言,一旁的孙大娘也是感慨道:
“王安福说的是啊!虽说咱们万年县放衙早,但该干的事情,大老爷可是一样都没拉下!”
一旁的樵夫王安福赞同道:
“是啊,听说隔壁长安县前阵子冻死五个人!”
“竟有此事?”杨五郎咋舌道。
“听说那几个人被发现的时候,整个人都僵臣一块,梆硬!处理尸体的衙役废了好大力气才把人拉回衙门。”
孙大婶八卦道。
闻言,杨五郎面露庆幸:
“多亏有大老爷发的棉衣和冬粮,咱们才没有像那几个长安县的倒霉蛋一样冻死饿死!”
“有秦老爷为官,真是我万年之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