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上。
李世民恋恋不舍地放下这篇策论,随后开口道。
“以郑远之文采,便是评选上第一也不为过。”
“为何没能入前十之列?”
李世民盯着虞世南,一脸严肃道。
要知道,若非自己看了赵修竹的策论,临时想起秦凡的另一个弟子郑远。
今日怕是要与郑远的这一思想见地失之交臂了。
虽说以郑远优等的成绩,必然是能够进入朝廷任职的。
可是要知道,优等与前十之间,会产生巨大的诧异。
前十之人,相当于受到了李世民的关注。
而优等,仅仅是入了春闱,将来被分配到哪里当官,还要看后面的境遇。
所以一种阅卷官员的这种行为,虽然没有使郑远成为沧海遗珠。
但也让明珠蒙尘,让人才不能尽其用。
李世民不相信,这些就靠写文章吃饭的官员,会分辨不出郑远之文采,与前十之文采,孰高孰低?
面对李世民施加的威压,一众考官感觉喘不过气来。
倒是虞世南,早已熟悉了这种气氛,便是此时,也是不慌不忙。
他缓缓开口道:“陛下,若论文采,郑远自然能入前十之列。”
“但朝廷招揽人才,最为重要的不是其文采,而是才干!”
“郑远妙笔生花,对于大唐的情况分析得很是透彻,这些在策论之中也体现得十分清晰。”
“然而,郑远给出的办法与主张在大唐却难以实现!”
“我大唐哪里来的这么多土地分给百姓?”
“所以经过我们评选组的一致选定,郑远虽为优等,却无缘前十。”
闻言,李世民也是一滞。
是啊,郑远的那些想法,与秦凡之前所提的一般无二。
但他们的前面,始终拦着五姓七望,拦着大唐的众多世家。
固然,他们的设想若能够实现,大唐的百姓便能够安居乐业,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