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末龙襄

第六百一十一章 惊喜

字体:16+-

十月飘雪,寒风凛冽,降温的时间又提前了,小冰河期的影响还在加剧。

刘襄非常想要棉花,不知道太史慈到达印度没有?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带回棉花的种子。

印度河流域是棉花的发源地,公元前四千到五千年就开始种植棉花,无论是作为保暖的填充物,还是作为纺织原料,都比汉朝种植的苎麻要优秀得多。

苎麻虽然一年可收三次,却只有皮可以取纤维,用以绩麻、纺织,产量很低,保暖性也不好,百姓更需要棉花。

由芦絮填充的夹袄,御寒的效果并不好,填充丝絮的绵衣不是底层百姓能够用得起的,填充动物绒毛的夹袄倒是挺暖和,可粗麻布兜不住,掉毛掉得利害。

不但用不住,一走一地毛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有钱人当然不用担心如何御寒,他们的选择很多,裘皮、绵衣、毛织品,还有绸缎夹层填充家禽绒毛的袄子。这种“羽绒服”当然是刘襄的“发明”,可解决不了底层百姓的御寒问题,作用不大。

他想引进棉花可不是为了那些富人。

如今大汉的畜牧业规模很大,每年初冬之时,都会屠宰上万头肉牛和几十万只羊,自从停止制造革甲,毛皮大量涌入民间,羊皮袄成了百姓最为追捧的御寒佳品。

就这么说吧,头戴狗皮帽子,身穿羊皮袄子,脚下再蹬着一双皮靴子,你就是十里八乡最俊的后生!

可大汉三千多万百姓,绝大多数是穿不上皮袄的。

棉花才是最优解。

太史子义,就看你的手段了。

大汉知道禁绝蚕种外流,印度诸国应该也不愿意让棉花的种子出境吧?

刘襄不是很确定。

缩着脖子紧了紧白狐皮的领子,这几天赶上了寒流,降温降得厉害。才十月啊,刺骨的寒风顺着领口、袖口死命的往里钻,冻得他直打哆嗦,河套地区冷得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