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末龙襄

第六百一十七章 黄金都去哪了

字体:16+-

荀彧的建议,短期内会带起一波交易大热,但也只能持续几年时间。

不是刘襄不看好民间的工匠技术,而是瓷器和琉璃的烧制,是有硬性标准的,窑温必须超过一千两百度才有可能成功,想要烧出精品,温度得达到一千四百度。

即便大汉已经普及煤炭,难度也是很高的。

那些人顶多烧出一些原始的青瓷,或者是粗瓷大碗之类的粗劣之物。

将胎体烧透,达到质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刘襄的几个瓷窑,依靠的是预热鼓风技术和焦炭。

或许预热鼓风能被摸索出来,可焦炭是不对外销售的,那是高炉炼钢所用的战略物资,民间是接触不到的。

几年之后,热情消退或者赔得太惨,就会有大批的人退出瓷器行业,由此带起来的商税增长,必然会回落。

治标不治本呀。

这个道理,荀彧清楚,可他不擅长商务之事,委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袁涣也是个不精通商业的,他的办法是加税。

“涉及百姓生活之物,自然不可妄动,但丝绸、瓷器、香料、珠玉之物,动辄十倍之利,大商、富豪利欲熏心,行为愈发跋扈,致使奢糜之风大盛,当课以重税,即能充实府库,亦可遏制不良之风。”

这话没毛病,如今的大汉,奢靡斗富的风气已经出现了苗头。

西域商路刚开通的时候,需要重利才能引导商人去开拓行商路线。

由此诞生了一批富豪。

这批人不太安分。

现在,大汉的商队已经踏出葱岭,商路连接到了安息帝国,确实需要规范一下了。

柴米油盐酱醋,这些民生物资只收大宗交易的交易税,是十五税一,在汉朝来说,这个税率并不高。

朝廷内部一直有给食盐加税的声音,因为这是自古以来就证明过的,非常有效的,增加税收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