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和德清两位长公主,年岁也都不大。
跟李琪不过闲谈几句,关系便增进不少,加上李琪心思无暇对她们无心理戒备,在朱效茹的坚持下,很快三人便以姐妹相称。
言谈之间,李琪似对这些诗句很感兴趣,想凑过头看,又怕失礼。
朱效茹看出端倪,笑着道:“李家妹妹可是精于诗词?”
李琪面色一红道:“姐姐取笑,我哪懂什么诗词?不过家兄平时会写一些,时而会跟着读一读。”
李琪口中所提的“家兄”,是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
李东阳的次子李兆同,于弘治八年,也就是头一年里,以十岁病殁。
长子李兆先成为李东阳唯一在世的儿子,历史也上于弘治十四年七月病殁,随之李东阳自知年岁已大难再生育,便过继了四弟李东溟的儿子李兆蕃为子,并补了李兆先国子监生的空缺。
“李公的公子,想来才学方面是很好的。”
朱效茹恭维了一句。
她比李兆先小三岁,在出嫁崔元之前,对于京师中望族家的公子多少有听闻,可惜李东阳家的长公子是不会尚婚她这样的公主。
朱效茹言谈之间还有一点回忆往事的意味。
“这两首诗,准确说,是一首半的诗,乃是如今京师中被人称道最多,隐约有赶超唐诗兴盛时名作的迹象,妹妹不妨品读一番?”
朱效茹把诗推荐给了李琪。
李琪将写着诗的纸张拿过来,仔细品读一番,惊讶道:“这首竹生于石,我好像在哪里看到过。”
“哦?”
朱效茹听了之后并不觉得意外。
李琪道:“是这样,前日里有个年轻的公子到府上拜访,家父亲自接待了他,当时好像还有吏部的屠尚书也在,提到这首诗便是那位公子所写。”
朱效茹和德清公主对视一眼,眼神中都流露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