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六章 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字体:16+-

良久之后,御花园内的气氛终于好了一点,曹植也渐渐的冷静了下来,他觉得还是得把,一些事情更透彻分析给曹丕听。

于是,在沉思了一番之后,曹植又缓缓开口了,“二哥,这次的隐患不同以往,也必将会是自秦始皇嬴政,实行郡县制以来,又一次石破天惊的改革,而且也是必须要经历的改革。”

皇帝.曹丕随即也点点头说道,“是啊,听了刚刚子健你(曹植,字子健)对这些隐患的分析,这是让人不寒而栗。只是……子健你有没有解决这个隐患的突破口呢?”

曹植本身也想着将这几年,自己对这个隐患问题的一些个看法和分析,讲给曹丕听,也好一块想主意。这样正好,曹丕既然发问了,自己也好直接回话了,“不瞒二哥你,对这个读书人的隐患,小弟虽然没有十足的解决方案,但是已经有了突破的方向,接下来二哥你就听我好好跟你说。”

说罢,坐在青石上的二人,又往中间凑了凑。只见那曹丕的脑袋往这边靠了靠,曹植将脑袋往前伸了伸,然后不紧不慢的说道,“刚刚小弟对读书人的能够做的事情,已经分析过了。在这些其中呢,自然是入仕的人占得比例更大一些。可现在呢,就有这么几个问题。

一、前朝之时,朝廷使用的官吏选拔的制度,乃是众所周知的‘察举制’。这察举制的具体细节呢,自然也就不必细说了。它是一套自下而上的人才推举制度,在前朝初期也确实为帝国朝廷,推荐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能人志士。可是到了前朝后期,这套制度已经彻底完蛋了。尤其是桓、灵以来,这套制度已然成为了某些公卿大臣、名门望族的私人工具。乃至于出现了,‘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的状况。

因此,陈群.陈长文,在对这套制度进行了彻彻底底的梳理之后,重新制定了一套更为合适的、先进的制度,也就是在建安年间就已经开始推行了的‘九品官人法’。那陈长文也因此,成为了我大魏朝三公之中,专门掌管天下教化的司徒大人,当然这陈长文也绝对配得上这个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