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这句话是吕不韦提的,但可以肯定这思想之前就有。
到了明代,这种思想达到顶峰。
皇帝在某些士大夫眼里,只能是个傀儡,且必须是个道德模范,而他们才是代表天下人掌管天下的精英分子。
可这在帝王眼中,绝对是谋逆大罪。
作为皇权的维护者,张太后绝对不能容忍。
朱慈炫深知富不过三代的道理,闲聊时提到过君主立宪制,只是臣子们不敢对外传扬,生怕大好局面因此崩盘。
藩国和海外领地,在国家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其藩王和总督是由皇帝册封,其下的内阁成员也是朝廷所派或批准,离君主立宪制还远得很。
在这个时代,推出君主立宪制,朱慈炫觉得时机尚未成熟,因此先推出虚君制。
至于防止藩镇化,他还真没这个意思。
这一些,张太后自然是不知道,也不可接受的。
张国纪出宫回府,面对前来拜访的“好友”们,一点都没保留地说出张太后的态度,藩国和海外领地必须执行虚君制,谁敢提大明皇帝虚君制,则要诛谁九族。
消息一传开,有心人皆明白那道红线在哪?
很快,一份份关于国家体制变革的奏疏,放到朱由检在面前。
作为在北方四省的主谋者,朱由检翻看了几份奏疏,便轻蔑道:“只会投机取巧,难堪大任,废物也!”
对监国亲王府的属官,他实在是看不上几人,心里早就打定主意,要在适当时机,将自己从陕地带回的官员提拔上来,以提升监国亲王府主动任事的积极性。
召集相关属官,对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补充、润色,最终形成监国亲王府提案,以八百里加急发往南京。
而在这期间,京城对国家体制变革的动向,被有心人飞快传向四方,在大明版图上掀起一波国家体制变革的讨论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