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我没有无线电报传输信息的时代,消息的传输无疑是非常闭塞的,堂堂一个十几万人口的县城的县令以及众多衙役和乡勇被打死这件事情居然时隔三天之后乾隆才收到奏折。
乾清宫,御书房里,此时的乾隆接到了死去县令的顶头上司知府的奏折,上面也是清清楚楚的把这件事给说明白了。
当然奏折上的内容也是十分的简洁明了,意是就是他手下的一个县令在得知他地盘上的一个村子里私自制造火枪,于是就带领了衙役和招募了三百多的乡勇共五百人,去抓捕那个制造火枪的村子,然而却被那个村子里手持火枪的村民直接给反抗射杀了大半的衙役和乡勇就连带队的县令也被射杀了。
而乾隆看到这样的奏折顿时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个小山村制造火枪,然后居然可以打败县令率领的五百衙役和乡勇,这是想要造反么!
不过奏折当中却是并没有提到,这些人在杀了县令之后占领县城,这就让乾隆感觉有些奇怪了。
当然奇怪归奇怪,乾隆还是立即下令让两江总督带兵去围剿这群胆敢杀害大清县令的不法之徒了,如果要是一个正七品的县令被杀了之后大清的朝廷都不表示一下,那以后大清的威严,脸面何在。
当然了一个小山村的叛乱杀害县令的行为自然是不值得让乾隆亲自御驾亲征了,所以派个两江总督就已经是极其重视了。
至于两江总督在大清是个什么官有什么作用,这就得解释一下清朝的军权构成以及掌握军权的官员了。
毕竟无论在什么时候,军权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掌握的。清朝也是如此。
不然就和秦汉时期那样,随便一个太守都能拥兵自重了,所以清朝当时对于军权是有极大的限制。按照最初的规划,全国军队的调动,都需要得到兵部同意,也就是需要皇帝最后的拍板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