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枭相

第169章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字体:16+-

天没放亮,蓝心拎着灯笼,后面是于可远、高邦媛和喜庆,穿过弯曲的长亭,上弦月浮在西边院墙上。墙面的青藤和下面的枯草里面有着各种虫鸣。

邓氏屋里已经点了豆粒般大的灯火,一个人影在火光的摇曳下,坐在床头出神。

于可远和高邦媛进来了,喜庆就站在门边候着。

于可远也不跟邓氏说话,走到边上那个木柜里,抱出一个厚厚的被子,走到炕上给邓氏盖上。

“几时走?”邓氏吭声了,却还躺在炕里头。

“天亮就走。”于可远将帐幔挂上了,高邦媛也帮着进小厨房烧水。

“可远,阿母问你。”

邓氏缓缓转过身来,神色不是很好,应该是一夜未眠。

“是。”于可远答着。

邓氏双眼大大地睁开,望向门外的喜庆,“如今朝廷里的情况,你跟阿母说一遍。”

“是。”

于可远答着。

“我听不懂那些冠冕堂皇的话,也不想听讲给外人看的,你只把叫你去的那个地方的事说给我。”

于可远:“是,阿母。您老还记得我大婚当日,在岳父那吏部发来的任命文书吗?”

邓氏:“封你为翰林院编撰,这个阿母自然是知道的……问这个干什么?”

于可远:“那阿母想来不知道,像任命文书这种东西,并非由翰林院拟写。唐代初置翰林院,原本是安置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人才的部门,并非正式官署,晚唐以后,翰林院逐渐演变成起草机密诏制的机构,所谓‘天子私人’之称,到了宋朝便和科举接轨。但到了我大明朝,这些功能完全被内阁取代。”

邓氏:“是闲赋吗?不用牵涉进那些人的争斗里?”

听到这里,于可远已经明白邓氏在担心什么。

“朝廷调儿子去翰林院,就算作为国子监监生,也是极罕见的,只在太祖和成祖年间有过先例。翰林院的很多事情虽然都被内阁取代,却也成为养才储望之所,通俗点讲,凡是朝廷看中之中,都会放进翰林院历练,或是三年五载,便能熬出个名头来。阁老重臣或地方官员,基本都将翰林院作为最好的踏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