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都是个人勇武,纸上谈兵,只有见过血和大阵仗作战,才能堪当大任。
当然这些武举出身的人,最大的优势,就是识字能看文章有文化。
这在一群大老粗当中,就显得很宝贵了。
但还需要锻炼。
这一批人他会用好的。
这也是一批新鲜血夜,为大明和京营注入活力和生机。
将此行成今后惯例的想法也同时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他要为此再上一疏为此建言。
……
时间一天天过去。
进入到了崇祯十一年。
中原剿贼形势不错。
大量流贼在军事的压力下,走投无路,开始纷纷向朝廷求降。
与原来的历史比较,虽然投降时间、地点有些差异和提早,但也不会相差太远。
崇祯十年八月,张献忠在河南南阳地区被官军左良玉击败负伤,逃到湖广麻城、蕲州一带。五省总理熊文灿派人招降,张献忠口称愿降,但犹疑未定。
十一年正月初九,张献忠求降。
二月下旬,熊文灿、监军太监刘元斌上表朝廷建议招降张献忠、
由信鸽数天快速传递到京师。
京师军机处。
崇祯皇帝手中拿着熊文灿的招降熊文灿的上疏,看着身边的几位重臣,等待他们的意见。
温体仁首先开口:“张献忠此贼近期势大,堪称流贼之中的有名人物,颇有影响,此人求降,朝廷一旦答应,就能极大地打击流贼各部的士气,对剿灭或者招降流贼,都有极大的好处。但流贼反复无常,降叛往往是其一念之间,朝廷不给与约束控制,到时候流贼反复,战火突起,朝廷无备,遗祸更大,不得不防。”
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杨嗣昌站出来道:“流贼都是降而复叛,反复无常之辈,臣担心这是张献忠此贼,看我朝廷大军势大,借降趁机修养整军,恐养虎贻患。臣建议要张贼先袭杀闯将李自成和老回回马守应等,才许招安。如若张贼不听,则应趁此机会厉兵秣马,相机剿杀,以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