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元昊屡胜,王曾、范仲淹等皆上书说,党项夏人撕毁盟约,引领诸羌扫**西北,边事屡屡告急,唇亡则齿寒,久其必有图中原之心。今上已长成,太后应将军政国事还与圣上,然后商议对敌之策。
王曾进言倒也罢了,范仲淹一个小小的官职,也跟在后面劝太后还政,这事儿出乎众人的意料。晏殊害怕太后一怒,追究到他这个举荐人身上,急忙跑去找范仲淹,提醒他道:“你这种狂率邀名之行,举荐之人岂不被带累!”
范仲淹回复晏殊道:“仲淹既承学士举荐,在任上时,常担心自己才德不足,让举荐之人蒙了羞,却不想今天反因忠直被责。”说得晏殊无言以对。
谁知范仲淹还不完,接连给晏殊写两封信,直言自己进谏的原因,总之就是一句话,他做的那些都是对的,说起来根本就没错儿!晏殊害怕跟范仲淹争执起来,那厮再没完没了了,连忙自己先认错儿,终于让范仲淹罢了这话儿。过不多久,太后贬王曾知应天府,出范仲淹为河中通判。
这日日讲,赵祯问孙复言道:“《论语》何以治天下?”孙复反问赵祯道:“若老臣问,人生于天地之间,以何为要务?”官家掰着指头道:“无他,治国、齐家、平天下而已。”孙复则道:“此数者一人可成事否?”官家摇头回他道:“不成,当十数人、百数人、甚或数万万人共同成事。”
孙复趁机说他道:“总而概之,治事当先治人。摄事者不是能工巧匠,专注揣摩可做。超前滞后、行高忤从、离心寡众、赏罚不公,皆不可行。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德行不修,何以服人?宽仁不足,何以纳人?少年立志,则行路有方。分而治之,契而约之,文治以合,武治以齐,立大格局,胸怀宇宙,君子不为细事所迷。”
赵祯少年疑多,将话又问孙复道:“老子曰:‘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此话何解?”孙复遂道:“《易经》卦有六十四,唯有一卦六爻皆吉:此卦山在地下,居高不傲,内高外卑,是名谦卦。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滴石穿,透坚硬而不锐。功推与人,委屈自受,孰可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