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嗯,果然一表人才!过去搜身吧!”衙役核对了朱祁镇的浮票之后,轻声和气的请他走向下一个环节。
等到全部检查完毕,确认没有夹带等违规行为之后,朱祁镇终于来到贡院之中。
正堂名为“至公堂”,中悬“旁求俊义”匾,两楹联为:号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他本想多再仔细看看,只是主考官刘俨出现,为防被人认出来,只好快走两步走向自己的考棚,就连身后东郭子瑜的呼唤也没顾得上。
“大哥!怎么这么着急?哎我记得大哥姓朱啊,怎么浮票上是陈华?难道?”东郭子瑜话说一半不敢再出声了。
只希望是自己记错了,千万别是替别人来考试的,不然自己的良心可过不去。
朱祁镇当然不知道东郭子瑜的想法,此时的他正端坐在考棚内,静静地等待着试卷的发放。
试题不是提前准备,而是由考官临时出具,也就少了考题泄露的风险。
不过这也是相对的,若是买通主考官定下考题范围,或者干脆就定下题目,除非意外,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
“哈哈,这刘俨还真是出了这个题目。”
果然,在接到试卷之后,朱祁镇看着试卷笑出了声。
主考官任命的时候,他特意跟刘俨谈了一次话,告诉他自己最重视教育,让他好好干勉励了一番,还借《大学》中的一句话教育了他一顿。
那句话就是此次乡试第一场的考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一句话让考生自己去畅想,如果知道考官是那种性格,什么喜好,自然很好写,这也在京中考试的好处之一。
毕竟再大的官也有家人佣人,打听打听不难知道主考官的一些情况,从而对症下药。
甚至家里条件好的,还能提前拜访主考官,亲自探探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