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间又是三年多的时间过去,到了大明开疆十一年。
换言之,朱标登上皇位已经足足十年了。
在这十年的时间内,大明固然发生了,横扫南洋,发现大洋洲以及南北美洲,环球大航行,乃至于覆灭安南,这些值得在历史书上大书特书的大事。但是,相对而言,还有一些说小不小的“小事”发生。
其一,朝政方面。
在大明开疆八年,也就是李善长八十四岁那年,这位治政之才堪比萧何的人物,突然中风,永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直到去世的前一刻,他都牢牢把握着大明宰相的部分权力。
大明如果评劳模的话,洪武年间毫无疑问是朱元璋。开疆年间,就得是李善长了。
不管怎么说吧,朱标为之辍朝三日,追封其为宣国郡王,赐钞五百万以葬,命皇太子朱雄英出席其葬礼,堪称极尽哀荣。
然后,朱标就为大明的宰相班子补充了新血——齐德。
齐德,也就是历史上的齐泰。在历史记载中,齐泰的“泰”字,其实是朱元璋特别欣赏齐泰这个人,特意赐的,并且任命他为顾命大臣,辅佐朱允炆。
在历史记载中,朱允炆手下三大文臣:黄子澄,方孝孺,齐泰。
方孝孺就不用说了,虽然能力差了一些,但是宁死不降被灭了十族,也算对得起朱允炆了。
黄子澄呢?不得不说,就是一名纯粹的不能再纯粹的迂腐书生。
齐泰,则确实是一名贤臣。
整个建文朝平叛的历史,都可以看做是弱智铁三角(朱允炆、黄子澄、方孝孺),和齐泰对着干的历史。
比如刚开始议定削藩时,齐泰主张擒贼先擒王,要削藩先拿最强的朱棣下手,余不足虑。但是,黄子澄等人,却坚决先拿实力较弱的周、齐、湘、代、岷诸王动手。结果,周、齐、湘、代、岷王下场那么惨,朱棣能不造反吗?其他的藩王们能不支持朱棣造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