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这可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先不说能不能做到,放在那个时候,能够主动承担起这件事已经很难得了。
给事中许玉卿当时推荐他的时候,对皇上说了七个字,就有了袁崇焕现在的地位,兵部尚书加右都御史。
不爱钱,不惜命,曾经打过。
短短的七个字可想而知,大部分官员将领,爱钱怕死,至于打没打过,这个不好说,再说了,东林党官员到现在基本上都变味道了,不再是那个由君子组成的了,原因很简单,君子基本上都死翘翘了。
而且东林党官员善于扯后腿,你正打着仗,守城,他弹劾你怯战,出城野战他弹劾你送人头,而且你不打仗还不弹劾,就是关键的时候扯你一下。
在这样重重叠叠的制约下,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跟喝大了吹牛逼有啥区别。
神一样的五年平辽,你咋不上天呢?
在得到皇帝的许诺,各种提条件也被满足的情况下,他出关赴任去了,就这么一人一马去上任。
就在袁崇焕上任途中,辽东士兵哗变了。
为什么哗变呢?
拖欠军饷,而且贪污,士兵的钱你也敢拖欠,贪污,闷倒驴喝了几斤?农民工工资尚且不能拖欠,你想想边军,那可是很能打的,袁崇焕用他们守城,打退了后金,对比一下。
打了好长时间的仗,都是有血性的士兵,都是强兵手里又有兵器。
但是新皇帝登基,根本就顾不上他们,而且户部也没有钱,财政很困难,所以官兵,特别是下级官兵不按时发响银,一个月可以忍耐一下,两个月还不发饷,官兵没有饭吃,有的人把马卖了,来解决吃饭问题。
还有的人把衣服当出去,解决吃饭问题。等到三个月还不发饷,实在没法生活了。
又拖,拖到四个月还不发饷,连续欠饷四个月。都是工薪阶层,这些官兵是外地到前线,到了宁远,连续四个月分文不发,怎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