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寒,但因为能看清其中的道路,所以禁止科举,改为国子监制度。
但是,国子监制度不是万能的,也有很大的缺陷。
洪武初年时,国子监制度相对公平公正。
洪武后期,国子监更加恶化了。
特别是那些监生的出现,导致了国子监生的鱼龙混杂,最后不能补充科举。
“如果朱明远现在能立下这么大的功绩的话,陛下现在可以高兴地写书折了。
任昂这样想着,放下手中的奏折,开始写贺表。
写完课程表后,任昂又开始写自己的奏折。
奏折的主要内容是让朱元璋制定科举制度。
任昂不愧是玩弄笔墨的高手,在这次战斗的胜利中曲折地与科举制度联合起来。
他在奏折上首先称赞朱明远,说朱明远是万世不出的人才。
然后又说关于朱明远的新学,然后朱明远的新学很好,可以去朝廷为自己使用,是件好事。
但是,这样的话,学习新学的人才很难就任官职。
所以任昂提出了科举制度,建议将儒家理学的学生和新学的学生一起考试,然后择优录取。
这个方法看上去是为了新学子的入朝而给官提供道路,但最终目的是让朱元璋制定科举制度。
出了科举制度,科举又归礼部管理,当时采用不采用,还不是礼部算的。
任昂这一小算盘确实很精彩。
只是,他无视一个问题,现在的新学学生太少了,能参加考试也不过是朱明远的四个学生。
关于其他学生,很多都没有完成基础教育,在谈论考试。捷报在朱明天下,应天府官员派遣了各派官员和政府机关。
这些衙役们手拿着铜锣,三五成群地走在应天府的大街和胡同里。
他们每次敲铜锣都大声喊。燕王殿下的朱明追随着远方的人逃到了北方,大破了蒙古人的旧巢,活捉了蒙古人的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