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渊的攻防,注定是一场艰苦的战事。
一方凭借着兵力优势、以“后退者死”的军令驱逐士卒昼夜不停的攻打;另一方效仿“背水一战”的决绝、让士卒爆发求生本能奋勇作战。
作为攻方的吴军死伤更多些。
仅仅历经了七日攻坚,便丧亡了万余将士,且以吴地籍贯将率的私兵部曲居多。
不过,这也是必然。
若不是吴地籍贯的将率甘愿死力、不吝自家部曲性命,死伤了那么多兵卒的吴军早就士气大崩、罢兵归去了。
而他们的战果亦不错。
满宠部虽然有营寨可依托,但兵力委实少了些。
在分出三千将士在安风津对岸驻守后,留在阳渊营寨戍守的魏军仅两万八千人。
被前后夹击了七日,魏军亦死伤了五千余人;且被迫放弃了外围守御,龟缩入内营扼守。
之所以作为守御一方亦死伤那么多,乃是三面绕水的阳渊并不适合筑城,且连丘陵高坡都无有。魏军乃是占据了稍微高一点的地方,背依淮水以木栏修筑外围防御、以武钢车与木城筑内营而守,地利优势并不明显,伤亡自然就高了些。
不过,退入了内营,并不意味着伤亡率会降下来。
在吴军日以继夜的进攻下,他们的守营物资如箭弩矢等消耗太快了,已然面临告罄了!
更让魏国士卒看不到希望的是,弃了外围之后,江东陆逊与全琮两部便可以合兵一处,依着芍陂落营围攻了。
以往昔的战役推断,江东只要依着水泽或者江河落营,就能令士卒士气更盛一些。
无他,有精锐水师在后策应,进攻可退可守。
彼等无有后顾之忧矣!
如此,哪怕满宠在战前便声称过“敌来战,坚守时日,敌必败走矣”之言,但仍无改魏国士卒心中的沮丧与士气略显萎靡。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应该预见了胜利曙光的吴军同样生出了类似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