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并非是归雒阳。
而是直接取道豫州与兖州,渡过大河进入冀州的邺城。
缘由乃是少小与曹叡一起长大、留在邺城看护宗室诸王侯如今在雒阳的燕王曹宇,令人传来了一封密信。
所言何事无人知晓。
但曹叡甫一看罢,便令禁军收拾行囊赶回去。
行程之匆忙,以致得悉消息的胡质赶回来接替坐镇宛城时,曹叡的行伍已然进入豫州。
这也令所有留在荆州的将率心有不安。
如果是寻常之事,曹叡定不会如此匆匆。
不过,待胡质静心思虑一番,便也大致能推断出是什么事。
如没有意外的话,应是冀州有黎庶聚众叛乱了。
盖因随着雒阳中军进入关中驻扎后,关中无法承担得起他们的粮秣,是故魏国一直都让冀州与司州的黎庶转运的。
持续了一年多的徭役,黎庶自然不堪重负。
如今关中决战即将要开启,徭役再复加重,且正值百姓将要忙碌秋收的时节,矛盾激化、诱发民乱也不足为奇了。
或是说,比起动摇军心而言,些许民乱还不足令曹叡亲自赶回去处理。
但现今乃非常时期。
将举国之兵聚集在了关中的魏国,已然拼凑不出讨叛的兵马了!
为了不让民乱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影响了关中的决战,曹叡亲自赶回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反正,荆州部署已然,一切按部就班即可。
有没有曹叡坐镇皆相差不大。
因而,胡质入宛城后,乃作了书信给王昶与夏侯献等部,声称天子曹叡赶回邺城乃是为督促关中决战的粮秣辎重,让他们无需有后顾之忧。
算是一个勉强可以说得通的理由罢。
对此,王昶与夏侯献等人皆没有置喙之处。
虽然他们也如胡质一样,能隐隐猜测出曹叡归去的理由,但战事焦灼的局势下,胡质给予的理由就是最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