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努力过才知道,努力了也于事无补。
更讽刺的是,努力了唯一能证明的,只是自己比意想中更加不堪而已。
在没有发挥奇谋余地的地形之上,以绝对兵力优势强攻郑璞部、觉得定能攻破营寨的魏征南将军王昶就证明了这点。
因为他确实是攻破了营寨,但他也败了。
却说,面对三倍的魏军,郑璞胆敢分兵归去仅以万余人扼守不算坚固的营寨,本意并不止于营造出汉军将归关中戍守、逼迫司马懿尽早发起决战那么简单,而是他本就有足够的把握能将魏国的荆州兵马击溃!
且无需仰仗伏兵或者其他兵马的助力。
他用的是火攻!
自古患灾,莫过于水火,军争亦然。
被魏国赖以镇守荆襄战线的王昶,并不匮乏将略,自然也会防范水火无情,但他没有想到的是,郑璞竟然是以自身的营寨作为代价发动火攻。
然也!
在郑璞的心中,从来没有过死守营寨、坐等魏军久攻不下无奈罢兵的被动战术。
对于他来说,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这也是他在给丞相做书信中,信誓旦旦声称“关中决战之时,乃逆魏荆州兵马溃之际”的理由。
实际上的操作也很简单。
在分出兵马归去西城之前,他让士卒们连夜在修筑了一座小内营——一个用木头桩子围起来的小营寨,入口仅仅供七八人并肩而行。
这个营寨也是通道,直连着遁入武当山脉的堵水河谷。
而堵水畔,也早就准备了许多木筏。
很简陋的木筏,不能用来转运物资或者军械。
但足以让士卒们暂时营寨与顺流而下腾挪到数里外上岸了。
亦是说,一直汲汲想攻破营寨的魏军,在攻坚弗一开始的时候,就注定了要迎来被火攻的命运了!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试问,郑璞以魏军渴求的胜利曙光,当作了破敌之策,魏征南将军王昶哪怕将略不缺,但又如何能预料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