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臣能理解您想扶持教育,鼓励人口生育的设想,但这等强制性的,将担子都压在有司衙署,肯定是不行的。”
刘鸿训情绪有些激动,作揖道:“明确九年全免教育,这对于国朝财政,乃至是各地财政,都是极为沉重的担子啊。
现阶段大明各地的发展,还处在不均衡的态势下,此乃国朝上下都认识到的层面。
此举一旦明确推行,确实能叫我大明文治,带动到全新的层次,可是这会叫多少既定的谋划部署,做出大的调整啊。”
“刘卿家,你说的这些本宫都清楚,但扶持教育一事,包括鼓励人口生育,必须按照本宫强调的来办。”
朱慈炅眉头微皱,盯着刘鸿训说道:“不要强调什么困难,再困难,就在朝为官,包括各地为官的人,能有底层的百姓困难吗?
你们去过西南吗?知道那里是怎样的情况吗?
说出来本宫都不敢相信。
从我大明树立工业新政,到现在多少年了,可在西南的很多地方,都残留着众多的迂腐想法,落后想法。
难道我大明是半壁江山吗?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除了在西南那边,包括西北诸地,虽说本宫没有去过那些地方,但只怕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自朱慈炅开始行监国事后,前期的数月间,他并没有发表过任何言论,就是认真听取着内阁等有司的报告。
甚至呈递的多数奏疏,就是按照内阁票拟结果,在一封封认真看过以后,都尊重内阁的票拟意见。
坐上这个监国的位置,和没有坐上这个位置,那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错非是有天启皇帝和赵志伟,在身后替他撑腰,就当前大明这种复杂国情,诸多的发展构想和部署,朱慈炅根本就梳理不出来。
“在本宫还年幼的时候,咱大明的武王,就不止一次的向本宫强调过,想要叫一个国度长久不衰,想要叫族群繁衍生息,那就要开智,而非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