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的一座大型的船坞厂内,未来的战船还在建造之中,一时半会儿还没有完工。
倒是另外两座小型的船坞厂,小型的船只倒是建造的很快,这类船是用在内河航道的。
主要是平底船。
来自两淮的百姓很快就在港口附近的冲击平原旁定居了下来。
他们在这里耕种、养殖、伐木、打渔,然后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
对他们来说度过这段困难期之后,接下来他们的生活就会走入正轨。
当初,赵诵将他们迁徙到这里,也考虑到了气候问题。
1257年,印尼的龙目岛火山喷发,导致了全球性的气候改变,温度降低了不少。
全球气温正式进入一个小冰期。
而且今年的气温确实要比往年低了不少,但台湾靠南,气温倒比北方那边要好上不少。
而且到了南方,百姓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大力推广种棉花。
......
工匠们在建造百姓的屋舍之后,开始按照营造法式中的建筑工样图,修建各类建筑。
比如民居、学堂、府衙、庙宇等建筑。
加上各类工匠、以及其他各类人员,算上两淮的百姓,此番到基隆的一共有九千人。
接下来赵诵还要派人来管理这块地方。
祝况之看到这里有条不紊发展着,他身上还肩负另外的任务。
他要去寻找矿藏。
按照赵诵的地图,他们要去一个叫“金瓜石”和“九份”的地方。
至于为什么要叫“金瓜石”和“九份”,则是因为赵诵在地图上直接就标记了这么个名字。
祝况之也只是按照上头的指示去找这两个金矿的。
不过地图上标记的很是粗略。
但为了完成赵诵的使命,祝况之派了一些工人,准备了吃食和柴刀,以及各类采矿的工具,拿上指南针,按照地图所示,沿河而上。
至于港口那边的事情就暂时交给了李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