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莫非是怕了?”
看着大惊失色的陶安,朱国瑞自嘲地一笑。
这年头,人人嘴里都念叨着造反。可当他们亲眼看到义军的时候,又都怕得要死。
他觉得陶安也不过是个好龙的叶公,恐怕也是在朱元璋的屠刀之下,才不情不愿地加入了义军。
发觉自己失态,陶安赶紧拱手道:“并非如此。某只是意外见到明公,有些欢喜异常。”
朱国瑞好奇地打量着他道:“主敬先生喜从何来?莫非你听说过我的事情?”
“明公容禀。”陶安毕恭毕敬地站到他的面前,“某与樊观,樊子敬曾是同窗好友。他早就把您的情况告诉于某。”
原来如此,那就难怪了。朱国瑞心头不禁一喜。他连忙拉着陶安重新坐回桌边。
坐回去的陶安却没有了刚才的从容,只是浅浅地坐在椅子的一角,恭敬地看着他。
“主敬,竟然你与子敬相熟,想必已经知道了破虏军的情况。不知你对我可有什么指教?”朱国瑞客气地拱手求教。
陶安连忙摆手道:“明公,在下可没有什么可以指教您的。遍观天下群雄,打着反元旗号却行抢夺子女玉帛的为多。如将军这样不杀人、不掳掠,着意关注民生的人屈指可数……”
“先生客气了。”
朱国瑞可没功夫听他恭维,直接挥手打断了他。
陶安的脸上微微一红,定了定心神继续开口道:“依某看,明公定是想东取集庆。只是,您着实不该以身犯险!”
“主敬只是猜对了一半。”朱国瑞微笑摇头,“我其实跟你们师徒一样,也是被逼赶往金陵的。”
陶安闻言大惊,连忙询问事情的因果。朱国瑞也没有隐瞒,把自己受到威胁的事讲了一遍。
“看来逼迫咱们的是同一伙人。”陶安双目失神,喃喃自语。
转念一想,他又觉得此事过于蹊跷。自己一介文人被人拿捏不足为奇。可朱明公身边有几万士卒,怎么也有人敢捋他的虎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