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一春,时间进入了崇祯七年。
定襄行省西部边陲五原城难得热闹,八万大军在周边驻扎,可以想象,只军兵平日里休假入城玩乐,便令小城人流增加了数倍不止。
小商小贩,酒楼茶肆自然乐开了花,辽国大头兵有一个特点,花钱如流水,且手中拿的都是硬通货……辽国制式钱币。
辽国钱币,在交易生活中广受欢迎,重量、大小、纯度统一,且画面精细,携带方便,用起来不要太方便。
小城人口不多,脱产者不过五六千人,且大多不是本地人,呃,此处刚刚建城没有几年,又哪里来的本地人呢?
河套有限的耕地早就被陕北移民争抢一空,分无可分,但还是不断有移民出关涌入定襄。
辽王、定襄王是招牌,安定又能混口吃食是最大的**,即便明廷三令五申,禁止流民北迁,但边军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意放纵。
憋在关内成为流贼,放出关外无牵无挂。
朝堂上的大老爷怎会晓得地方官的压力同无奈?
怜悯百姓也好,保全乌纱帽也罢,陕北州县官吏同边军一个做派。
别闹事,放你走!
真正头疼的是大辽定襄官吏。
就只能拼命的向瀚海输送,你不是缺人么?俺这里很多,都是陕北汉子婆娘,能吃苦能干活,就是脾气有点冲。
现下么,又多了一个去处,东北!
但终究是运力、财力有限,大部分百姓还是积压在定襄。
却是乐坏了在定襄经营的商贾,工场、矿山、甚至牧场哪里都需要人,用后世的术语来说,都是廉价的劳动力。
人来的越多,自然这工价就越低。
去岁,定襄终于抢到了一部分财政拨款,用于兴修水利,修建官道。
太难了,前去济州讨要拨款的官员在元老院撒泼打滚,甚至扛着行李卷住进了财政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