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之海上崛起

第639章 恩师驾鹤

字体:16+-

制宪,好像每个国家都将其过程描绘的宏大高端,这个基础,那个前提,然而在大辽却是顺其自然。

说来突兀,但赵大少却心中有底。

一则大辽以商立国,以产业兴国,本身就是工商阶层占据支配地位。

大辽所谓的新贵族,哪家又没有自己的产业,哪家没有投资商社,在交易大厅购买股份?

二则大辽旧有领地普及教育,大兴报纸书籍,读书识字之人已超过半数。

所谓知识就是力量,这绝非一句空话,民间各行各业的发展让赵大少都感到惊诧。

以赵大少的观察,若是不主动求变,怕是十几二十年后便要逼着你变,那就莫不如主动去变,起码给赵氏留个好名声。

三则大明比之于后世的大清还是开化一些的,也没那么自大,老百姓虽然过的有穷有富,但腰杆还是直的。

天子守国门么,上行下效,只看那些造反的流贼,老子就是吃不上饭要造反,不屑于拿什么歪门邪道说事。

什么白莲教之流,农民军都是看不起的。

诸般种种,赵氏父子才决定放权!

权力虽然下放,但其实这个《至高法》却不是完整的,只能算个半成品。

统帅部还在赵氏手中,有军权,外交权,监察权在手,这天就变不了。

更为重要的,确立此法的最高地位,也是在为入明做准备。

大明人口六七千万总是有的,若是旁人,巴不得挥师南向,一统江山,称宗做祖,但赵大少却是在怕。

他怕辛苦建立的一切付之东流,他怕战火一起,生灵死伤无算。

两京十三省可不是其他地界,火枪火炮可以放开的打,那可都是自家人,自家的财产,数百上千年的积累,哪怕敲破了一块琉璃瓦,他都心疼。

但这种心情是没办法宣之于口的,他的这种情怀,当世又有谁人能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