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从益州开始

第四十九章 賨民

字体:16+-

蜀地,尤其是律高一带,山势及其复杂,多处于未开垦的状态。

所以才有数百年后,李白高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名句。

山道不通,往来者渐少,随之带来的便是贫穷和落后。

于世人眼中,神出鬼没,骁勇善战的南蛮夷人,便处于这般的生活环境之内。

刘釜最终确定的首处,便是距离律高县城以东二十里的賨人聚集地。

賨人,又称为寅人,板楯蛮。后者的称呼,几乎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而于《十六国春秋》载曰:“秦并天下,以为黔之中部,薄赋其人,口岁出钱四十,巴地之人谓赋为賨,故得此名。”

若说南中各蛮中,能歌善舞,最为骁勇者,当以賨人为主。

而实际上,南中,尤其律高一地的賨人,并非早先于此居住的,大体是十年前黄巾之乱时,迁居据此的一小部分。

大部分賨人,皆广泛分布在宕渠一带。

宕渠之名,便是大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因賨人助之平定三秦有功,为优待賨人,遂将原宕渠道,更名为宕渠县。

居于此的賨人,因时间久远,自然而然的被称之为賨民。

史载三国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汉政权时,就因宕渠一地,包括賨人在内的各部夷人而大伤脑筋。最终还是如同刘釜建议的那般,采用迁移手段,才收到效果。

刘釜将定下的“夷人攻略”,率先放在賨人身上,并非是因为賨人过去数岁,在律高一带的县乡之地,有过袭扰的原因。恰是因为賨人在律高的落脚时间短,加之部族概念深厚,于南中大族几无联系。更因之到来,占据了土地和资源,南中的其他夷部,视之敌人也不为过。

总体来说,和南中的賨民,关系相对最为亲近的,反而是本地官寺。

而居于此的賨民,根据与山林中交往的过老向导估算,少说有两百之众,且按照賨人的传统,皆建立着高舍,群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