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总工也过来一起看看,本王这杆新枪怎么样?”
“这是本王根据毕懋康侍郎所造的自生火铳,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使得其质量更好、生产也更加的简单。”
将战事的话题暂时搁置后,朱至澍拿出了一张全新的图纸。
图纸上画的内容粗略一看,和现在川军团用的火绳枪没多大区别,但仔细一看,却还是能看出很大端倪的。
首先是没有那根长长的、碍事的火绳了;然后是机匣部位放大了不少;最后是火绳枪的火绳勾部位,变成了一个小型化、充满了力量感的击锤。
自身火铳在这个时候的大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了。
大明的第一杆自生火铳,于1635年被时任南京户部右侍郎的毕懋康研发成功,但因为质量和可靠性等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其实大明很多不错的武器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下马,但这些都是表面原因,根本的原因还是大明的腐朽。
没钱、没人去支持武器的研发,研发受阻不说,生产出来的武器自然质量和性能也强不到哪去。
然后粗劣的武器打不过建奴和农民军,导致需要更多的钱粮用于糜烂的战事消耗......
又是一个死循环闭环。
好在这个闭环在朱至澍这边被打破了。
对于军事上,来自于后世的朱至澍,很舍得出钱,也很愿意出钱。
所以才能新式大炮、火绳枪、新式甲胄、新军制、高待遇、高福利、完善的后勤等等一起上马,全方面的提升军队的战力。
现在更是在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把燧发枪也提上了日程。
这每一项,都是大笔大笔白花花的钱粮啊。
秦翼明和方好工两人,对这个没有大规模推广的新式枪械都是头一次见,充满了好奇,但在朱至澍的一番介绍后,都很快的就明白了新式枪械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