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言重了。”
“其实这哪是臣的功劳,该是陛下的功劳才是。”
“若不是陛下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早早的收复了河套地区;”
“这阴山和燕山相互配合、共同拱卫宣化的方略,根本就无从施展。”
“再者,咱们也建不起足够多的骑兵;”
“没有骑兵便只能固守,哪有主动出击漠北的能力?”
“最后就是将士们犀利无匹的武器、强横至极的战力了。”
“装备了板甲、燧发手枪的将士,对阵蒙古人时完全不落下风;”
“甚至能以一敌二、以一敌三!”
“这些可都是陛下的功劳,臣只不过是捡了便宜而已,不敢居功。”
面对朱至澍的夸奖,李定国满是谦逊。
“呵呵,宁宇过谦了。”
“放心,你的功劳,朕会记着的。”
“好了,说点别的;”
“对于北境接下来的安排,宁宇你有什么建议吗?”
“若是有的话,不妨细说一番,朕好集思广益。”
一番商业互吹之后,朱至澍换了个话题。
制定一个地方具体的发展战略;
自然要多听听当地官员的意见。
若中枢全凭想象而进行千百里之外的微操,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
“臣不敢。”
“陛下圣明无双,治国理政之能古今少有,臣怎敢在陛下面前班门弄斧。”
“臣唯一关心的事,就是咱们什么时候远征漠北啊?”
“虽然这些年来,臣不断的派遣将士越过阴山、袭扰深处漠北的蒙古人;”
“但毕竟不是大举北伐,所以最里也不过才深入三五百里而已。”
“这点距离,可以放放蒙古人的血;”
“但要说让蒙古人伤筋动骨,失去威胁我大明的能力,却是大大不足的。”
“所以;”
“这远征漠北一事,还是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