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宁陵的时候,李存明就理清楚了治国思路,一是钱,二是兵,三是权。
通过开荒种地、加征商税、推广土豆玉米的种植,钱粮问题有所缓解;再通过招募新兵,**平江北时收编俘虏,也有了二十万精兵。
如今打压东林党,平息党争,架空内阁,便是解决权力问题。
建立起相当于军机处的通政司体制后,李存明再接再厉,宣布成立四大院。
四大院分别是医学院、科学院、军事院和监察院,前三个机构在徐州时已经初具雏形,分别由傅山、汤若望、毕氏叔侄负责,到了南京后开府建衙便能立即运转。
而监察院,则是李存明与闫尔梅深思熟虑后决定创建的机构。监察院最大的职责,便是监察官员,权限很大,相当于反贪部门和纪检部门的综合体。
至于锦衣卫,主要职责变更为刺探敌国情报、抓捕钦犯、护卫皇上;东厂主要负责刺探国内消息,重点关注首都及其周边地区;西厂则重在负责商务事宜,也包括开矿、经营皇庄或是国营工厂。
这些机构统称为“一卫二厂四大院”,统统隶属于皇帝本人,主要负责人也都是皇帝的亲信大臣,且都互相独立,尤其是一卫二厂和监察院之间,还能互相制衡。
一番操作下来,李存明真正做到了乾纲独断,牢牢掌控了朝廷权力。
这一天寅时末,李存明来到通政司。通政司没有专门的官职,入值的官员们统称为通政大臣,负责文书、档案等低一级官员,统称为通政司员。
清朝的军机大臣与皇帝议事时,从头至尾都必须跪在地上。李存明毕竟是现代人穿越而来,他需要臣子们忠诚能干,但并不需要人人都变成奴才,所以特意给通政大臣们准备了座椅。
而且这些人都是江北老臣,与皇上关系融洽,故而每一天的通政会议气氛轻松和谐,大家畅所欲言,尽情发表意见看法,不过最终的决策权始终在皇上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