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九年,十一月二十一。
太子李承乾谋反,以失败告终。
参与进来的侯君集等人被押解大理寺。
还有另外三大门阀。
赵郡李氏。
博陵崔氏。
清河崔氏。
此时,李二陛下灭了高句丽,完成了前朝所没有完成的大事,声望正是如日中天之际。
为表仁慈,三大门阀的家主和其嫡系弟子尽数伏诛。
其庶出旁支,永不追究罪责。
对此,满朝文武无人敢提出异议。
一时间。
大唐百姓皆称颂李二陛下乃仁君也。
失去嫡系一脉的三大门阀,从此将彻底的没落。
反倒是没有参与进来的荥阳郑氏,成了最后完好无损的五姓七望的门阀之一。
至此。
门阀的时代结束了。
李二陛下对于整个大唐完成了彻底的掌控。
大理寺的侯君集,在朝会上被人提及。
“陛下,陈国公谋逆,其罪当诛!”
“当诛!”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没人为侯君集求情。
然而……
李二陛下听了群臣的意见,却一言不发。
刹那间。
朝堂诡异的宁静。
良久。
李二陛下才淡然问道:“诸位爱卿,侯君集随朕戎马一生,又又灭高昌之功,此子咩高句丽,也出力良多,可否功过相抵?”
众人面面相觑。
且不说陛下此言是否出自于真心,但是谋逆之罪如何处罚,对于李二陛下只字不提的太子李承乾,众人不敢率先提及。
可是,这个侯君集就没这个待遇了。
他若不死,如何以震朝纲。
“陛下,侯君集是臣,臣子立功,那也是陛下赏识,是陛下给的机会。”
“侯君集不死,天下人不服。”
“侯君集不死,只怕后来者……”
点到即止。
倒不如说,他们再为陛下找一个侯君集必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