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出现在仁川东,”
多尔衮惊讶出声。
这是他听到的最好消息。
豪格也脸上惊讶。
本来对明军援救朝鲜没有太大指望,却是发现了明军踪迹,这个惊喜有点大。
“是否探明明军军力。”
“禀两位王爷,明军斥候屏蔽战场,我家王爷已经派两个牛录攻击前行,务必探明明军多少,”
镶红旗的甲喇章京跪拜道。
多尔衮颔首,当即传令,
“立即召集全军,告诉小子们,逍遥的时候结束了,下面可能就是一场大战,”
“睿亲王,是否该告知镇江堡那里的大军南下。”
仅凭三万军是不可能和明军掰手腕的。
在镇江堡左近还有四万大军,而且一声令下,举国动员,可以再拉出男丁数万。
十余万大军汇集,可以在朝鲜和明军决战。
调明军入辽东没有实现,明军入朝鲜也可,这就是一场两国的决战。
为了这场决战,大清准备了两年了。
‘不急,探明明军军力再说,如果明军北来,我军徐徐后撤,小小的打上几场,然后向北退却,汇合主力,和明军决战。’
多尔衮摆摆手。
沉稳大气他不如黄太吉,但是豪格真是远远不及。
临大事,多尔衮没有心慌意乱。
随即亲兵四出,左近的清军迅速结束抢掠,开始汇集起来。
...
小土丘上,阎应元骑在马上看着沿着官道快步前行的水师标营。
水师标营全身甲胄,加上兵器携带的干粮,负重在五十斤以上,这种负重下全军快步前行了四十多里。
将近一天这个速度已经是极速了。
春寒料峭中,所有军卒身上的战袍被汗水浸透,
阎应元对这个速度表示满意。
他的身边是崔哲和他的从人。
崔哲没有阎应元的沉稳,而是紧张的东张西望,深怕建奴骑军赶来,野战真是没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