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府在历史上也算是地位尊崇,所在地洛阳跟后世的洛阳是一个地方,号称西京。
单单从名字上看,就可以发现对于大宋而言还是很牛叉的。
洛阳最牛叉的时代主要还是在唐朝之前,唐朝末年,洛阳破坏严重,算是走了背运。
到了大宋的时候,号称西京的洛阳也就主要是号称了,各方面已经大不如前,看在曾经很牛的面子上,依然保留着府的建制。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边赟能够成为一副之尊,多少还是有些斤两。
只要政绩出色,能把河南府的GDP稍稍搞起来一些,下一步直接踏入中枢,弄个大点儿的官职,也是有可能的。
边赟本来是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在汴京继续混下去也不是没有机会,但想要做出一番事情来,还是要担任一方大员。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也是边赟的一个为官之道,他来洛阳还是有一些雄心的。
在来洛阳之前,他在大宋朝廷担任着右谏议大夫。
这个官职本来根本轮不到他,其实的情况很有意思,当时司马光和王安石两派一直在忙着火拼。
右谏议大夫空缺后,两派势力都盯上了,放谁的人大家都不服气。
这时候有人提议让边赟干,边赟是谁,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不太了解,打听了一番,原来不属于任何一派。
两派居然都表示同意,既然自己人吃不下,还不如让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去干算了。
反正他没有什么大的根基,再想办法慢慢拉拢。
当时宋哲宗还小,一听两派都推荐,派人考察了一番,履历也不算难看,也就同意了。
就在之前程颐担任帝师的时候,边赟恰好在汴京担任从四品的右谏议大夫。
谏议大夫这个官职其实没有什么实权,但却可以对大宋的重大决策说三道四,当然不能靠嘴说,必须得码字写成所谓的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