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教书匠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鞑靼战马

字体:16+-

兴庆府。

原来西夏的中心,现在变成了大宋西北的重要城市。

种师道在此处常驻兵马八万,其中骑兵三万,他看着一个个翻飞马上的大宋军士,心中不由得一番感慨。

多年以前,这样的景象在大宋军中并不常见,别说是战马了,就算是驮马的数量也严重不足,往往要靠骡子来充数。

至于用来运输辎重的,甚至连驴子都没有,只能靠着人力来凑,往往搞得民不聊生。

可现在河西马场到手之后,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大宋军中的马匹数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

这些马匹中除了大宋急需的战马,也有驮马,骡子同样因为有着较好的力量素质,仍然不会被淘汰。

当然,仅仅有马场的培育其实是不够的,但打通了河西通道之后,大宋除了可以培养战马之外,还能够从除了契丹外的各国购买。

不过,大宋铁器不外流的政策依然有效,虽然这样的做法引起了有些人的不满,但他们也是无可奈何,大宋有着太多各国需要的东西,仅仅限制铁器的出口,其实并不算太过分。

大宋依靠丰富的商品交易,从各国获得了大量继续的马匹之类,虽然现在的军中马匹显然有些杂乱,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有在各种品种的杂交繁育中,才会产生更为优良的品种。

种师道心里有数,传说中的西汉汗血宝马是不可能了,但要培育出匹敌契丹战马的品种,完全不是问题。

就像最近一段时间买来的一批鞑靼战马,显然有着胜过契丹马的很多地方。

鞑靼或鞑靼人本来是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对出现在欧亚大草原的不同的游牧民族的泛称,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民族或团体。

在东亚最早见于唐代突厥文碑铭和某些汉文记载,先后有“达怛、达靼、塔坦、鞑靼、达打、达达”诸译,其指称范围随时代不同而有异,但此时的鞑靼,指的是蒙古高原东边的塔塔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