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安这里本来就有一个圈子定期组织文会,这在这个年代是一种潮流。
譬如诸葛亮也常常与徐庶、崔钧、石韬、孟建等人一帮荆襄文士聚在一起清谈,他们或者品评文章,或者纵论天下大事。
事实上就是一帮名士抱团,互相造势,所以才有走马荐诸葛等故事的发生。
只不过以杨伯安为首的这个义阳文士圈子,层次比较低而已。
很快的,就有四五个文士赴约而来。
待众人坐定之后,杨伯安风轻云淡的将抄写的《阿房宫赋》交给众人。
不出所料,一众人围过来,读过几句之后,全都震撼无比,激动地呼吸急促,倒抽冷气之声此起彼伏,眼睛再也拔不下来。
他们作为文士,至少还是识货的,均能看得出来这篇文章的不凡之处。
杨伯安早就料到如此,端着茶碗气定神闲的喝茶。
过了良久,才有人满脸错愕的盯着杨伯安道:“兄台,这是你作的?”
他突然意识到这话有问题,连忙结结巴巴的道:“不……不,我的意思是,兄台这篇文章,可直追班超与司马相如啊,兄台是如何构思出来的?”
杨伯安面色凝重的叹息道:“前日我读到《太史记秦始皇本纪》一卷,见那始皇帝暴虐奢靡,引得民怨滔天,天下大乱,与我大汉几位先皇帝之举止何其相似,所以有感而发,乃作此文,聊慰心怀罢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啊。”
另有人道:“杨兄此文,借古喻今,一气呵成,妙笔生花,行云流水,佩服啊佩服,不知此文可否借我抄录一份?”
“对对对,我也要抄。”
杨伯安苦笑着摇头道:“拙作味同嚼蜡,索然无味,诸位想抄,自无不可。”
几人全都抄录一份,带了回去。
于是这篇文章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出义阳县,传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