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64章:朝议(一)

字体:16+-

对于如何办好这封建社会的官员培训学校,李承乾心里早有一套完整的计划,因此当李二陛下的目光看过来的时候,李承乾微微躬身道:

“启奏父皇,儿臣以为如今我大唐正是用人之际,此刻不宜考虑太多。等度过眼前这种无人可用的局面,再广招忠臣义士之后、聪慧纯良之人入国子监就读。如此一来,既彰显陛下圣德,又可使那些居心叵测之辈无话可说。”

李二陛下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不过出于谨慎,他还是再次征求了孔颖达等人的意见。

孔颖达这几个老家伙本来待在国子监里养老,准备过两年就乞骸骨回老家了,谁能想到临走之前李承乾给他们送上这么一份大礼,一个个早就心痒难耐。

此刻见李承乾连他们唯一的担心都找到了解决办法,自然是忙不迭的表态支持。

“既然诸卿皆以为太子的计划可行,那就有劳几位卿家和太子一起拟个条陈出来,明日朝会交百官议论。”李二陛下吩咐道。

殿内众人连忙起身拜道:“臣等谨遵陛下之旨。”

......

时近正午,李承乾原本还以为能在李二陛下那里蹭一顿工作餐,却被热情高涨的几位老大人“生拉硬拽”回了东宫,分秒必争的商议起了国子监改革的事情。

等到金乌西坠,宫门马上就要落锁的时候,几位老大人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李承乾站在春坊的台阶上,看着孔颖达等人离开的背影,调侃道:“权力可真是个好东西,虞大人前段日子走路打晃,没人搀着连门都出不了,这一听说国子监改革,啧啧,连手杖都不用了。”

杨林低眉顺目地站在一边,自始至终都没有反应,就好像完全没有听到李承乾的话一样。

......

贞观六年十月十五。

一个注定了要载入史册的日子,后世《唐书》郑而重之的记载了这一天,称其为“贞观盛世”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