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廷尉看着信笺之时,门外管家来报:
“大人,相邦门下舍人求见。”
廷尉:“快请。”
廷尉连忙收起信笺,塞到一堆书简下面,一面整理衣袍,开门相请。
门刚打开,相邦舍人已经到了堂下。
舍人:“在下拜见廷尉大人。”
“快快请起,请坐。”
舍人坐定,上茶,廷尉道:
“不知相邦大人有何见教,刚刚散朝即派贵卿相访。”
舍人左右看了看,廷尉忙示意仆人退下。
舍人从袖中抽出一物,呈给廷尉道:
“相邦大人请小人将此物呈给大人,望大人彻查。”
“噢?”
廷尉见舍人呈上的,是一个和刚才自己收到的,一模一样精致的牛皮袋,心里已经有了些准备。
待抽出里面的绢帛,见那上面的文字时,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这是和自己如出一辙的劝降书。
廷尉对舍人道:“烦卿回奏相邦大人,本官也收到一封一样的东西,正要就此事进行彻查,请相邦大人放心,不日即将彻查结果奏请相邦大人。”
送走了相邦舍人,廷尉命人召集属下廷尉府左、右监,左、右平和廷尉史来府议事。
廷尉将两份劝降书交给大家传阅了一番,然后开口问道:
“诸位僚属,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
廷尉左平起身道:“回大人,据卑职看,这无非是秦国一贯的招降伎俩,不足为虑。”
旁边的廷尉右平起身道:“我不这么认为,从信的内容上看,虽是秦将所书,却无甚新意,无非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倒是这投送的方式,令人疑窦丛生。”
廷尉鼓励道:“噢,说说看。”
廷尉右平接着分析道:“从两位大人同时接到信笺,且都是在府上门内处收到的情况上看,秦国奸细恐怕已经潜入大梁,而且探知两位大人的府邸,说明两位大人的安全也有所碍,这倒令人不得不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