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皇宫之内闹得天翻地覆之时,皇宫之外却一如往常,百姓们生活如旧,除了街上巡视的禁军比往日多了一些之外,几乎就没什么影响。
省试也同样如此,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紧张的省试已经进行到了第四日,还有四五个时辰,决定三千余名士子命运的省试就要结束了。
到时候尘埃落定,一切就全凭天意了。
“今国家北扞强胡,西御党项,岁遣介士,以防盛秋。弛边备则越轨之是虞,穷兵锋又馈发之为扰。。。国家尚勤戎略,式厉师贞,所以威制羌夷,保障生聚,而党项狂寇,犹假息于朝 晡;荤狁残妖,颇肆毒于边鄙。调民转饷,遣戎防秋,内费资储,外勤征役,未能枭取虏首,悬于高街。。。伐蛮夷者,岂烦中国形势?如何得地利者不如人和?胜负安取?蠢尔微寇,何以革其非心?”
这就是最后一天的省试时务策,在这篇时务策之中一口气问了文武、兵农、保塞折冲、中国形势、地利和人和等等七个问题,集中的反应了朝廷急于获得治边良策的心理。
此也是李三坚第一次遇到关于西北,关于西北党项,关于西北战事的试策论题
自宋仁宗景祐五年,宋之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立夏国并逼迫宋朝廷承认之后,西戎就成了朝廷,成了宋历朝历代君王的一块沉重的心病。
北面强胡契丹打不过也还罢了,可区区弹丸之地,小小的西夏居然叛宋立国?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宋自仁宗朝开始就与西夏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仁宗之后没有哪个皇帝未与西夏进行过战争,宋国力数倍,甚至数十倍于西夏,兵力雄厚,但西夏也不是软柿子,任人拿捏,于是期间是打打停停,互有胜败,双方纠缠在了一起。
直至赵煦元符二年,宋朝全面占据横山和天都山。东路的鄜延路建筑暖泉寨,距离米脂寨东北仅四十五里,宋才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元符二年八月,西夏也因此遣使谢罪,其谢表用辞较为谦卑。元符二年十二月双方才签订了合约,暂时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