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淮南西路招捉使李成不愧是应运乱世而生的枭雄,把握时机浑水摸鱼的能力远远超过一般军头。
其人趁着同军兵威临安朝廷急诏全国兵马勤王的难得时机,兵出光州,强占南面的黄州罗田、蕲春两县,一举突破了朝廷对其部的封锁。
若不是大打出手的同宋两国出乎意料的迅速媾和,导致李成的扩张计划中途搁浅,其人完全有可能借机冲破重围,进入财赋重地江南大展拳脚。
朝廷送走同军后,便可以腾出手来收拾国内问题。
李成审时度势,主动停止了扩张,却不愿退回光州。
彼时,大宋刚刚遭遇连番大败,残存的军队士气大挫,各地民心也因此而动摇,正是急需稳定内部的关键时刻,不宜轻动刀兵。
而且,李成部兵马战力可观,真要是撕破了脸皮与之大战,朝廷也未必讨得到好。
赵桓无奈之下,只能下诏承认李成率部勤王的功劳,并劝其人自己撤回防区。
李成好不容易打出来,自然不愿就这样退回去。
其人乃以朝廷拖欠本部军饷军械为由,赖在黄州不肯走。
双方僵持不下,兵部尚书路允迪建议朝廷一面与乱贼讨价还价,一面悄悄调集各地勤王兵马,待重兵云集后,再逼迫李成就范。
赵桓从其请,命枢密院重新调整军队部署。
其中,扈从太上皇南下的胜捷军返回后,也参与了围堵光州兵马的行动。
“胜捷军”其实并不是朝廷设定的禁军编制,乃是统率西军多年的童贯为了自身安全,亲自挑选组建的一支精锐亲兵,兵力最多时有三万人。
其部装备精良程度远超其他各部,且各级军士是大宋战力最强的西军再选精锐。
胜捷军本应该作为勤王平乱的绝对主力,只因是道君宠宦亲自组织的嫡系兵马,而不能让当今朝廷放心,便被部署在“内线”位置——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