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负责殿试批阅试卷的荀彧也找到了杨帆汇报,称此次殿试,有几人的成绩非常不错,其中就包括司隶河内人司马懿,徐州琅琊人诸葛亮,零陵湘乡人蒋琬,襄阳宜城人马良,豫州谯县人曹丕。
其中便以司马懿、诸葛亮、蒋琬、曹丕四人的文章写得最好,他们不是引经据典,也不是歌功颂德,却是实实在在写了许多当今天下需要注意与改革的事情。
“真是不错!这几个人,可堪称大才啊!”杨帆看完了五人的试卷后,赞叹道:“这几人都不只是百里之才啊!我看最少也是千里之才,不过嘛!待细品过后,蒋琬的文章中提到的问题,才更接近现实,也符合当今天下的趋势!你们觉得呢?”
荀彧点头笑道:“不错,微臣这是这般考虑,虽然那司马懿与诸葛亮写得也很不错,但相比蒋琬的,显得有些浮夸,就好像纸上谈兵一样!需要到现场查验,而蒋琬的就不同,我找了六部尚书一起讨论,他们都一致认为,蒋琬写得最符合实际,也更接近生活,我们都一直向主公推荐,蒋琬为此届的文状元,至于榜眼与探花,可以考虑司马懿与诸葛亮!”
“那好!明日放榜!让文试与武试的前三名到文轩殿,本王要亲自见一见他们!”杨帆考虑了一会儿,就把此届的状元之才给敲定了下来。
建安十六年十二月初五。
皇宫正阳门前,张贴了此届科举殿试的成绩名单。一下子,正阳门前的告示栏就被人群给围得水泄不通
而这时,一间名为‘高升’的客栈里,一位身着青衫的年轻人正有条不絮地享用早餐,丝毫不被外界所影响。掌柜见这青年还在吃着早餐,不慌不忙,动作十分优雅,当下打趣道:“蒋小子,今日张榜,你不去看看自己的成绩?”
蒋姓青年则是微笑回道:“去不去都心中有数,何必急于一时?先用完早餐再去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