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闪仍然不相信魏延会弑君篡位,仅从常识来看,如果他真有此意,绝不会用自己的家将。
辞别黄月英后,刘闪急忙回到宫中。众臣已经得知刘闪遇刺和魏延南下之事,朝中大臣尽皆惶恐,一致认为魏延有反心,建议赶紧调回姜维的大军保卫成都。
朝上议论纷纷,刘闪一语不发。在刘闪了解的历史中,魏延战功卓越,深得先主刘备的赏识。
刘备兵进西川,攻略汉中,以及后面的夷陵之战,每次大战都会钦点魏延随行,刘备对魏延的信任甚至超越了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
在回来的路上刘闪已经了解到,刘永和刘理被密切监控,魏延应该与这二人没有关联。
但「抗旨私离汉中」,「领兵南下」和「行刺事件」全都指向魏延,这又做何解释?
不论魏延南下有何用意,也不管刘闪是否相信魏延的忠心,他不得不做出应对。
想起上次汉中之行,他记得雁门关驻有兵马,询问众臣后得知,阳平关确实驻有1000兵马,由柳隐统领。
柳隐,字休然,现年44岁,出自丞相蒋琬门下,现任骑督尉,众臣皆言此人高风亮节,交友甚多,文可参政议政,武可攻城略地。
虽然刘闪不愿相信魏延会谋反,还是急令柳隐坚守阳平关,没有自己的圣旨绝不许任何人通过,同时令姜维抽出2000兵马赶到阳平关驻防。
刘闪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连续派出几队宿卫兵前去打问魏延领兵南归的意图,并且颁了三道圣旨,令魏延退回汉中城。
散朝后,刘闪思量着,如果柳隐没有阻拦,或许现在的魏延已经过了阳平关。
等自己的圣旨传到阳平关时,魏延可能已经到了绵竹,柳隐想阻止也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刘闪考虑到吴国的战事,永安的兵马可能已在吴境,就算永安驻有兵马,从永安到成都也需要3日路程,就跟上次一样,姜维的大军远水难解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