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人」是决胜的关键,「粮」是胜利的根本,这两种资源都会因为战争而消耗,如果某一方持续或大量的消耗,最终将很难取胜。
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自诸葛亮北伐开始,魏国就处于持续的消耗中,这种消耗比蜀国要大得多,所以有识之士都明白,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是「以攻代守」。
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北伐之前的魏国是「世或谓魏氏不用钱久,积累巨万,故欲行之,利公富国」;
然而,228年至233年之间的魏国却变了一番模样:“连年谷麦不收、陇右无谷、关中谷帛不足、关中饥”。
到了公元234年,也就是诸葛亮去逝的这一年,由于连年的征战,魏国的情况更遭,史料上说:“关中坚壁不出、关东饥、农夫废业民有饥色、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
粮草即是如此,魏国的兵员损失无据可查,但能相信魏国的消耗大于蜀国。
在诸葛亮北伐时期,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多次重创魏军,并且首创了在中原地区「步兵打骑兵」的战法。
在第4次北伐时,司马懿麾下的「中央军」主力骑兵被打残,这也是三国时代魏国的主力首次在本土被打败,而且是被蜀国的步兵打败!
此战中,蜀军大将魏延取得了「甲首三千玄铠五千」的战果,魏将张郃正是死在这次的北伐中。
考虑到此时魏军的披铠率不到15,如果不计俘虏,这一战至少斩杀魏军主力2万多人。
在特殊的时候,如果为了安抚国内的心,就算报个斩敌20万的大捷也不为过。
司马懿自知敌不过诸葛亮,到了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司马懿面对蜀国的5万兵马,虽然拥有15万大军的绝对优势,却始终闭门不出。
也就是这一次的北伐,出现了「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的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