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势”号是日本人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第五艘战列舰,她的沉没也给日本人出了一个大难题:那就是,舰队到底还敢不敢逼近到近海,岸基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内去支援陆军?
事实证明,单纯一两艘战列舰上去,随时可能会被中国人的岸基航空兵击沉,这些大型战舰,损失任何一艘,都是难以弥补的。
如果想要上去支援青岛守军,那就得全舰队一起压上,战列舰炮击中军进攻部队,航母压制岸基航空兵,不惜代价。
但这就意味着埋伏华军舰队主力的计划破灭了,反而把自己的主力航母位置暴露出来。
如果舰队不敢靠前,那么就只能放弃青岛守军,看着他们玉碎了。
海军突然理解了岗村宁次坚持不在华北抵抗,执意大撤退的想法——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青岛就如此两难,要是华北的大城市处处防守,大本营又上哪里找兵力一个个救援那些必死的城市守军呢?
无论如何,至少青岛这个地方,日军已经是进退两难了。
大量中军小型舰艇在青岛港外巡逻,日军的运输船根本无法靠近,在大型军舰不舍得拿出来跟华军岸基航空兵拼命的时候,日军突然发现,他们此时基本没有能提的上台面的小型舰艇用来给商船护航,强行突破中军的小艇封锁线!
实际上,日本人的小艇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甲午战争时期他们偷袭击沉了包括“定远”号在内的大批清军舰艇,日俄战争的时候他们偷袭旅顺,在对马海战中发起著名的鱼雷之夜,为全歼沙俄第二太平洋舰队立下汗马功劳。
但是到1940年,曾经排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小艇舰队如今已经完全退化成了不值一提的弱旅——或者说日军雷击舰队进化成了强大的驱逐舰部队,而摩托鱼雷艇的位置几乎成了空白。
现在这种日军大舰不敢随便靠近海岸线的情况下,为了给来往青岛的运输船护航,日军不得不出动其他小型辅助舰艇,如第一号型驱潜特务艇(在渔船基础上建造的小型木壳猎潜艇,130吨,11节,1挺13mm机枪+1挺7.7mm机枪,二战期间日军建造了200艘),以及战前建造的几艘稍大一点的驱潜艇、敷设艇(布雷艇)、扫海艇(扫雷艇),以及较小型号的驱逐舰(9艘不足千吨的枞级二等驱逐舰)和水雷艇(4艘千鸟级,算是小型驱逐舰或大型雷击舰),拼凑起一支小型舰队,用来与中军数量众多的小型舰艇对抗。